今年以来文旅从业者的日子不太好过。
疫情期间,少出门与保持社交距离成为了新的生存法则。2020年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,比起出走远方,大家恐怕还是更愿意乖乖宅在家。在疫情高峰的二三月份,我的一位曾经一个月不旅游一次就受不了的朋友,活动的最远距离是从家下楼到小区门口倒垃圾和拿外卖。
普通人不旅游不会死,但对于一些旅游业内的公司来说,疫情带来的重创可能是致命的。
疫情之下,文旅行业到底有多难?
首当其冲是航班减少、景点关闭、人们的出行意愿大大降低。国内旅游在疫情期间几乎被全面阻断,呈断崖式下降。
其次,也是受影响最深远的一方面。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,入境旅游基本停摆。有关机构根据2003年“非典”后文旅经济的反弹现象预测,2020年全年入境旅游的人数将降至9000至10000万人次左右,比2019年下降约30%~50%。入境旅游收入损失预计在350至400亿美元左右。
出境旅游业也受到重创,全球的旅游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打击。
“报复性消费”的论调是乐观的说法。目前,疫情尚未得到完全的控制,景点恢复人挤人的正常状态显得不太现实,就算消费者不介意,政策制定方也不敢冒风险。加上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,许多消费者还面临着兜里没钱的尴尬。
但也有好消息,文旅行业已经慢慢有复苏的势头了。3月份,国内文旅项目新增了12宗投资,总投资金额达到了702.66亿元,呈现了明显的回升趋势。
在这样的复杂情势下,从业者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,打破僵局突围而出至关重要。那么,文旅从业者能做些什么来自救呢?
为此,“南都周刊智汇学堂”特别邀请了熊晓杰工作室创始人、时代文旅首席战略顾问熊晓杰,担任“南都周刊智汇学堂”第一期活动的主讲嘉宾。